
为扎实推进“标杆学院”创建工作,切实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同频共振、深度融合,积极响应“非遗进校园”文化号召,10月22日上午,学院特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胡超先生莅临交流座谈。副院长吴妍妍、组织员王嘉、团委书记王丹丹以及师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座谈伊始,吴妍妍副院长代表学院党委向胡超先生的到来致以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她指出,此次座谈是文学院党委深入推进“标杆学院”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文化传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有机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展科研视野与人才培养路径。她强调,“非遗进校园”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文化品位,更是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民族认同的生动实践,是文学院落实“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理念的具体行动。她希望师生能借此良机,沉浸式感受凤翔泥塑之美,深刻体悟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底蕴与匠心精神。

在随后的分享中,胡超先生结合自己多年的艺术创作与传承实践,深情讲述了凤翔泥塑数百年的发展历程、鲜明艺术特色、深厚文化内涵以及独特制作技艺。通过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图片与部分实物展示,他细致解析了从选土、和泥、制坯、塑形,到晾干、绘彩等每一道工序的讲究与智慧,生动展现了传统手工艺所承载的民间情感与精神追求。胡超先生特别指出,凤翔泥塑色彩浓烈奔放,造型朴拙传神,纹饰寓意吉祥,深深植根于西北土地的民俗土壤,是百姓生活情感与美好愿景的艺术结晶。

座谈期间,吴妍妍副院长代表学院向胡超先生赠送了学院特色文创产品——“先生有礼”主题纪念品,以表达对其传艺授道的敬意与感谢。

座谈会后,胡超先生移步至学院党委主办的“非遗进校园·薄脆传承 泥塑快乐”主题活动现场,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凤翔泥塑的实践体验,让大家在亲手制作中领略非遗魅力,感受匠心情怀。
未来,文学院将持续以此类融合性活动为抓手,不断丰富“标杆学院”建设内涵,积极探索党建与文化育人协同共进的新路径,为传承中华文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学院力量。
文、图/王晓帆 审核/程建虎